时间: 2024-06-27 22:34:48 | 作者: 爱游戏平台
答案在农机设备的继续晋级中。近来,记者走进醴陵、攸县和茶陵“双抢”一线,发现耳目一新的场景:驾驭室门一关,机手无需“出头露面”;标准厂房相连,秧农少了“日晒雨淋”
7月25日,记者来到醴陵市明月镇大障居委会,只见广大的稻田和低垂的稻穗,从公路的一侧延伸到远处山脚。
未时还未过,醴陵市伟顺农机服务农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李赞荣,就用毛巾在溪水里一划,拧得半干裹在头顶,向收割机停靠的方向走去。
阳光还毒得很,田间被晒了一上午的稻草秸秆,现已干枯,本来有些湿润的泥巴地,一脚踏进去带不起一点泥。“今日的方针是60亩,上午跑了两块田,才收25亩。”李赞荣没走几步,汗珠已把全身打湿。
春争日,夏争时,李赞荣的新伙伴洋马牌收割机,却是十分给力。驾驭室足足有两平方米,操作渠道更快捷,更重要的是配备了空调设备,机器一发动,冷风很快就充溢整个驾驭室。
李赞荣发动聚散,双手熟练地控制操作杆,一阵消沉的轰鸣声响起后,金色的稻浪被卷进机械中,切碎的秸秆从收割机尾部搅碎排出,大粒丰满的稻谷皆落入谷箱。
“即便田块不平坦,收割机自带的升降功用,也可一望无际。”李赞荣对新伙伴拍案叫绝,不只不怕太阳晒,稻絮和蚊虫也搅扰不到。
不到十分钟,谷箱宣布满仓的警报两吨谷子装满了。李赞荣将收割机开到机耕道旁,把收割机的“长鼻子”对准停在路旁边的运输车,金黄的谷粒连绵不断涌进车厢。
一连串的操作,李赞荣在驾驭室内全搞定。“曾经露天作业手被晒得起皮不说,还要请辅佐将稻谷装袋,现在吹着冷风就把活干完了。”他慨叹,跟着农机配备晋级,农机手“出头露面”已成为前史。
本年,伟顺农机服务农人专业合作社栽培的早稻面积到达800亩,仅用一个星期就完成了收割使命。
7月26日,茶陵火田镇新华村的农田里,两台插秧机正在快速向前,一排排禾苗整整齐齐落在田间,比及苗盘上的禾苗滑落得差不多时,农机手周珍良会拉起摇杆,在苗盘上摆放好新一批的禾苗。
本年,周珍良给插秧机动了动“四肢”控制渠道上支起一个顶棚,用油布牢牢盖住,即不影响视野,又能挡住头顶的阳光,即便是阳光最暴虐的正午,插秧机一敞开仍是四历来风。
与周珍良的“自我改善”比较,育秧环节已提前进入“恒温车间”。在茶陵县明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建的智能化育秧中心,3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顶部是巨大的遮阳网,四周的墙体上每隔几米就安装了鼓风机,舒适的环境让禾苗长得又快又好。
“只需20天,咱们就可实现从育种到移栽。”明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廖慧艳,正在厂房内清点秧盘数量。现在,周边大大小小的农户,更愿意挑选到育秧中心购买代育服务。
秧农也迎来最繁忙的时节。摘下草帽,踩在湿漉漉的砂质土上,秧农肖小娥熟练地将基质土和秧盘分隔,根系兴旺的禾苗被卷成小捆,一叠一叠堆放在旁边的水泥地上。“曾经搞双抢,顶着日头又是拔秧又是插秧,现在双脚都不必沾泥,从早忙到晚都不必晒太阳。”谈起“双抢”的改变,肖小娥最大的感触是一天凉茶都少喝了好几壶。
育秧工厂还在继续建设中,明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方针,是把智能化育秧中心的面积扩大到1万亩左右,到时更多的种粮大户能够免除在机插环节的日晒雨淋。